什么是见干见湿浇水法?你真的知道吗?
对于喜爱种菜的朋友来说,我们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浇水不要过多,要保持见干见湿的原则。
可是,对于一些新手朋友来说,见干见湿这几个字总有一种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表面上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干了就浇水,湿了透了就可以了。
但是,较真一些的话,究竟干到什么程度叫干,浇水又要浇到什么程度才算浇透了呢?又如何来判断你的蔬菜是否缺水呢?浇水的时候要怎么浇呢?今天就来和大家就这几个问题来详细的聊一下。
我们都知道,植物的根部除了用来吸收水分和养分之外,也是需要进行呼吸的。我们平时在给蔬菜进行浇水的时候,当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完了之后,土壤变得干燥,这时再进行浇水,这个干湿交替的过程是非常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
如果没有这个干湿交替的过程,植物的根部长时间的浸泡在潮湿的土壤中,就会造成植物烂根,严重的会导致植物的死亡。
很多朋友平时习惯于每天或者每几天给自己种的菜浇一次水,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不对的。不同的蔬菜对水的需求不同,不同的环境水分的蒸发量也不相同,所以并不能单纯的靠着我们几天浇一次水来确定你的蔬菜是否真的需要水。
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平衡点,让土壤干透而不让植物干死,浇水浇透又不至于浇的太多形成积水。这里就要用到见干见湿浇水法了。
所谓见干,就是指你浇过一次水之后,等土壤内水分全部消耗完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浇水。不要等盆土干了很久之后再来浇水,这样你的蔬菜就很容易因为缺水而导致死亡了。
那么什么叫见湿呢?见湿的意思就是浇水一次要浇透,要浇到容器的底部的排水孔有水渗出为止。不能浇半截水,土壤上部是湿润的,下部是干燥的。
植物的根部通常集中于容器的底部,浇半截水的话根部并不能吸收到水分,因此浇半截水和没浇水的效果是一样的。长时间浇半截水,容易导致土壤板结,根部无法正常的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种浇湿、见干、再浇湿的有规律的循环浇水法,就叫见干见湿浇水法。所有对于水量没有严格的特殊要求的蔬菜都可以使用见干见湿浇水法来进行浇水。这种浇水方法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那么,如何来判断你的蔬菜是否缺水了呢?
这里并不能简单的看一下花盆内土壤表层变得干燥就觉得植物已经缺水了,其实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土壤的保水性不同,有的土壤比较紧实,保水性比较好,这时虽然表层土变得干燥了,但是其实土壤内的水分还是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此时如果浇水的话,就非常容易烂根。
这里教大家三个方法来判断你的土壤是否缺水。
第一,观察你的蔬菜,如果叶片发生卷曲下垂,并且叶片变软或者发皱,这时如果不是因为气候急剧变化或者长时间高温暴晒导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蔬菜缺水了。
第二,用手指插入土壤内,大约两个关节的深度感受一下,土壤是否干燥。如果干燥的话则说明你的土壤缺水了,需要进行浇水了。反之的话则不用。
第三,如果你不想用手插土的话,也可以用一根筷子插入土壤内比较深的位置,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筷子取出。如果发现筷子有被浸湿的痕迹,则说明你的土壤还暂时不需要进行浇水,反之,则说明你的土壤已经缺水了。
如何浇水
了解了如何判断土壤是否缺水之后,那么怎么来进行浇水呢?怎么浇水才是浇透了呢?这里交给大家两个方法。
第一,分批次反复浇水。方法很简单,比如你需要一次性浇水10L可以浇透,那么这10L水不要一次性浇完,可以分批次进行浇水,第一次浇水过后,过几分钟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浇水,再过几分钟再进行第三次浇水,如此反复循环4到5次,这样土壤可以充分的吸收水分。知道容器底部的排水口有水渗出为止。注意一定要将排出的水倒掉,避免盆内出现积水。
第二、盆浸法。找一个大点的盆或者其他容器,将花盆或者其他种植蔬菜的容器放进去,然后加水,水位大约到花盆的三分之二处即可。浸泡半个小时左右,直到花盆内土壤表层变得湿润即可,此时将花盆取出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关于见干见湿浇水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